当前位置:主页 > 杏耀资讯 >

杏耀麦芒

2023-01-01 杏耀资讯

杏耀六月的西南风根本不是风。是火焰在燃烧人,燃烧草、树、天空、地面。光秃秃的白色盐碱地像个干馍馍,掉渣子。风中扬起的尘粒包裹在滚滚热浪中,滚烫的喉咙又痒又咸,人们呼喊的声音在冒烟。一壶水放在棕榈树的树荫下,这是割麦人弯腰来回的目标,也是歇一口气的理由。黝黑的手臂上滴下的汗水硬化了麦芒的前端,它们只是在发光。这是我童年的收获季节,是勇者的游戏。

难免会回想起这样一个场景“种芒果三天后见麦茬”,正是抢丰收抢种子的季节。我们“70后”这一代人经历了“汗水滴入泥土”的艰辛,也见证了农耕从牲畜、手工到机械化的转变。作为70后的一代,能见证和经历这个千年一遇的巨变,是多么幸运。每当这个麦收季节到来,我都不禁感慨万千。

我记得每次这个时候,都会在我家院子或者门口点一堆锯末。锯屑燃烧起来非常有趣。没有火焰,但都是暗火。一点点在里面燃烧。从表面上看,它像一堆灰烬。事实上,这是一个热情高涨的大熔炉。爷爷是个木匠,他利用这场大火为村民们修理农具。当时,收割小麦的农具大多是木制的,如木铲、木叉、木耙、木刮刀...爷爷总是把各种木条、木棒、木板埋在火里,加热后都是塑料的。刚开始又直又硬的家伙,拿在手里弯得像面条,干了以后变成了叉子,耙齿,铲头,还有各种弧度的手柄...

这样的木制农具不知用了多少年,是自古以来农耕文明的结晶。使用方便高效,不伤粮、不伤田、不伤人、不伤动物。取之于自然,改造之于自然,是一种智慧,也是一种哲学。这样的木质农具,就像我的祖先和父辈们朴实刚毅的臂膀一样,平凡而普通。他们的坚韧可以在弯道处触摸到,他们经历过的烈火的磨炼可以在黑暗处看到。但火没有张扬的火焰,它是未知的,脾气没有叮叮当当的躁动,它是无声的铿锵。那是一种纯粹,一种精准,一种在卑微世界里的执着,就像烈日和汗水中淬硬的麦芒尖。

我永远记得奶奶和妈妈抚摸着田间和场边的麦茬,捏着头尾挑出那些长短粗细均匀的麦秆,剥掉枯萎的叶子,露出鲜艳挺拔的麦茬。那是一个选秀,黄白相间的皮肤泛着晶莹的光彩,美丽精致的瘦骨嶙峋的身材,让人想起君子竹。扎扎实实的抓一只手,轻抚指尖,光滑清爽,闻一闻,甜甜的,那是阳光的味道,就像麦芒,瞬间在鼻腔爆炸,然后蔓延全身,所有的疲惫和苦恼一扫而光。

馒头的作用是蒸。均匀的铺在笼屉上,把馒头放在上面,大火蒸。白面馍馍会渗透出新鲜麦秸的味道,就像粽子一样。米和叶子的味道混合在一起,效果很奇妙。忙完一天的收割和播种,有闲暇的时候,可以把小麦编织成又宽又厚的席子。夏天可以把它铺在阴凉处,躺在阴凉处很舒服。偶尔捏一片麦麸,在手里把玩,在脸上轻轻抚摸,放在嘴唇和舌尖,细细咀嚼。这是一种感觉,也是一种修行。这些场景都随着机械化的普及成为了回忆。我们这一代人很幸运经历了这些过去和这种变化。也许在这个变化过程中一切都会发生变化,但只有小麦的芒不会变,因为它是被阳光和汗水淬硬的。
 
说到农村,说到农民,说到这个变化,就不能不提到小岗村。凤阳是一个伟大的地方,这里诞生了著名的皇帝朱元璋。能让更多现代人了解凤阳的不是朱元璋,而是小岗村。红手印打开了一个闸门,所有关于土地,食物,甚至制度的话题,仿佛都要喷涌而出,被久违的洪流淹没。他们戳的手指其实是麦芒。他们的勇气和犀利刺穿了纸张的背面,激起了历史的洪流!
 
杏耀麦芒卑微渺小,却倔强执着挺拔,面向太阳!所以是勇敢无畏!
标签: 杏耀